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相继开幕,这是在“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召开的重要会议。外院师生通过多种渠道持续关注两会动态,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实际,热议“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在外院掀起了学习热潮。外院师生表示,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乘势而上,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
外国语学院教师 白云
在春潮涌动、万物竞发的三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作为扎根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这份新时代的教育答卷的重量。
一、教育是强国根基
两会报告中多次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对师范院校而言,这一导向尤为重要。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基层教师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为乡村教育和基础教育输送优质师资的重任。
近年来,国家通过“优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等政策,加大对地方师范院校的扶持力度,强化教师教育特色。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切身感受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库更新、教师培训机会的增加,这为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科技赋能教学
两会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师范院校需主动对接智慧教育发展趋势,在课程中增加AI辅助教学、数字化课堂设计等内容,培养适应未来教育形态的教师。通过“课赛结合”“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将地方产业需求转化为学生课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支教,到企业实习实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
两会强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师范院校教师需以“育人者先自育”的态度,重构教育模式:
1. 创新意识培养:打破传统“满堂灌”教学,采用案例研讨、跨学科项目等模式。例如,在课程中引入辩论赛,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
2.实践能力锤炼:强化教育实习、支教等环节,与中小学共建“双导师制”,让学生在真实课堂中磨炼技能。我校推行“一学期浸润式实习”,学生需独立完成班级管理、课程开发等任务,显著提升其应变能力。
3. 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教师自身需成为学习榜样,通过参与慕课、学术工作坊更新知识结构,同时在课堂中渗透“学会学习”的方法论。
作为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我们既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基层教育生态的塑造者。两会精神提醒我们:教育的高度决定国家的高度。我们需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自觉,真正把两会精神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新时代师范院校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外国语学院学生 杨云川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我研读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切感受到国家发展蓝图与青年成长轨迹的同频共振,在稳经济、促发展、保民生的时代命题中,愈发体会到专业使命与党员责任的双重召唤。
在稳经济领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的目标令人振奋,而消费市场的活跃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通过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如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让我看到了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向世界阐释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推动国内消费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贡献一份力量。
在促发展方面,政府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让我看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从商业航天到低空经济,从生物制造到量子科技,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也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学习商务英语的过程中,我不仅要掌握语言技能,更要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保民生政策的温度,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城乡居民养老金上调、育儿补贴发放、住房保障体系完善、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等,这些政策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人民的关怀,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