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相继开幕,这是在“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召开的重要会议。外院师生通过多种渠道持续关注两会动态,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实际,热议“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在全院掀起了学习热潮。外院师生表示,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乘势而上,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徐广林
今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必将对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部署。作为一名地方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深刻体会到,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是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刻洞察,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对于我们师范院校而言,意味着要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方面,报告提出要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作为师范院校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重任。因此,我们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评价体系,努力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尚师德、扎实学识、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同时,加强与基础教育合作,推进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两会精神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推动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2022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冯登荣
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作为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这场凝聚共识、擘画蓝图的盛会,让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担当,也让我更加明晰了作为新时代外语青年所肩负的责任。
一、以“开放之语”架桥,践行外语人的时代使命
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部署让我倍感振奋。报告提出要“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这让我联想到商务英语专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价值。当今世界,国际经贸合作不仅需要语言沟通,更需要深层次的文化理解和规则对接。在专业课学习中,我主动参与“RCEP经贸规则”“跨境电商实务”等专题研讨,在模拟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实训中锤炼实战能力。作为学院“一带一路”多语种志愿服务队成员,我曾为本地外贸企业提供英文材料翻译服务,亲身感受到“语言赋能产业”的意义。未来,我将以“专业+商务+国际视野”为方向,努力成为复合型外语人才,为讲好中国经贸故事贡献力量。
二、以“青年之志”答卷,擦亮积极分子的政治本色
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热词频现,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青年成长的紧密联系。作为班级科创委员,我组织同学成立“数字贸易与语言服务”课题小组,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文本开展语料库建设研究,尝试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国际商务语言特征。这一实践让我体会到,外语人不仅要掌握语言工具,更要主动对接科技前沿,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语言+”的融合优势。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更加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计划暑期赴自贸区企业开展实习调研,在实践中深化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解。
三、以“奋进之姿”前行,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篇章
“教育强国”战略在两会中的热议让我深感鼓舞。读了报告中“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等论述,我深刻认识到,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传授,更是为乡村振兴打开国际视野的窗口。未来,我将继续投身“用外语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在跨境电商助农、国际展会志愿服务中践行青年担当。同时,我将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服务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全国两会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让我更加坚定了“胸怀国之大者,练就过硬本领”的人生追求。作为新时代外语青年,我将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以“推动文明互鉴”为己任,努力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