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实施方案
2021 年 1 月 21 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 案》(以下简称《方案》),对 2021-2025 年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开展新 一轮审核评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 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转段发 展需求,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 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本科教育改革发展和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 要保障。为了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宣传普及,让高教战线充分理解、准确把握《方案》 精髓要义,主动回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关切关注,特制定本释义。
2.1《方案》研制的背景、思路与目标
2.1.1 《方案》研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 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 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高等教育评估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展《方案》研制在新时代 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一是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2020 年,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 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 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 ”“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 ”“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 ”, 从国家层面对新时代教育教学评估作出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制度安排。
二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 育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0 年实践证明,评估 对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核评估是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研制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构建中国特色、符合 时代需要的审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协同联动的诊断改进机制,是加快实现高 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化、长效化的紧迫任务。
三是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求。上轮审核评估在引导高校“强内涵、 促特色 ”方面作用明显,评估理念已在战线形成广泛共识,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品牌, 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但还存在评估推动高校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力度不够、评 估分类不明确、评估结果刚性不强、评估整改乏力等不足。立足新发展阶段,迫切需 要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四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评估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保障高校 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机制,本科评估已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与国际组织治 理高等教育的通用手段。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在积极 运用评估改善高校教育教学,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普遍建立起了高等教育质量保 障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开展课程质量评估、专业质量认证、院校评估、教学评 价、科研评估等质量评估工作。新一轮审核评估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进人普及化阶段的 质量保障需要,体现了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的共性趋向,有利于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 量保障的有机统一,相融互促。
2.1.2 《方案》研制工作思路
《方案》研制工作思路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一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转段发展需求。当前,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立德树人 成为根本任务,“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成为时代命题,多样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新 一轮审核评估紧扣“转段”特征和未来五年高校评估着力点,更加注重立德树人成效评 价,更加注重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更加注重评估分类施策,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 色发展。
二是继承发展上轮审核评估成功经验。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轮审 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充分继承上轮审核评估“ 自己尺子量自己 ”“五个度 ”等 高教战线普遍认可的经验做法,积极借鉴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先进理念,全面对接新 时代本科教育新要求,从评估指导思想、理念标准、方法技术等方面系统设计、改革创 新。
三是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着力解决中央 和教育部党组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 目标和服务面向,实行分类施策、精准评价。突出评估诊断功能,当好“医生”和“教 练”,强化评估结果使用,促进高校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创新评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实现 减负增效。
2.1.3 《方案》研制工作目标
《方案》研制工作目标为:“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 ”。
一根本: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 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
两突出:即突出“以本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突出“四个回归”,落实 “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有关要求,引导高校“五育”并举倾心培养时代新人。
三强化: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强化产出导向、强化持续改进, 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 以教为中心”向“ 以学为中心”转变。
五个度:即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 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2.2 《方案》研制回应的重点问题
《方案》研制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上轮审核评估存在的短板及新时代本科教育要 求改革创新,回应政府关切、社会关注、高校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2.1 强化立德树人
针对目前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不够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还没有完全贯通 到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三全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的问题,新一轮审核 评估以立德树人为思想统领,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一是强化基础,把党的 全面领导、立德树人作为总纲领和指导思想,旗帜鲜明要求高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五育 ”并举培养时代新人;二是强化指标,增设立德树人评价指标,使立德树人“软 目标 ”变成评估的“硬指标 ”;三是强化制度,建立学校立德树人负面清单,从体制 机制层面建立健全立德树人“实举措 ”。
2.2.2 强化内涵导向
针对近年来高校在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方面存在的“五唯 ”顽疾,新一轮审核评估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和评价学 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引导高校更加注重内涵和质量,引导教师潜心教书、安心育 人。一是强化学校内涵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避免单纯根据显性指标判断学 校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强化高水平教师投入评价,不是看“帽子”教师数量,而是注重 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三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什么 ”; 四是强化多元主体评价,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机制和境外专家、青年教师、 学生参与评估机制,从不同角度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情况。
2.2.3 强化评估分类
新一轮审核评估全面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对接一流大学建设、应用型 高校改革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重大战略部署,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 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首次提出“两类四种 ” 评估方案,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各取所需,各安其位。一是模 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 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二是弹性设置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 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这些举措,充分尊重了高 校的办学自主权和阶段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引导和激励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特 色发展,力求有效遏制“千校一面 ”。三是同类型常模比较长短。高校可以自主选择常 模数据(即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关键数据平均值)作对比分析,帮助学校进一步找准发 展定位和改进方向。
2.2.4 强化减负增效
针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督导改革在方式方法、手段上的创新要求,新一轮 审核评估坚持优化评估程序,切实减轻评估负担,增强评估效能。一是深挖常态监测 数据,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 ”)和就业质量 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分析生成状态数据报告,杜绝重复编报;二是建设全国统一、 分级使用、开放共享的评估管理服务系统,提供高效服务;三是增设线上评估流程, 实现评估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评估工作有效结合,精简入校评估 专家人数、天数、环节,切实减轻负担;四是免评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 效期内的专业(课程),避免重复评价;五是尊重专家自由裁量权,充分发挥评估专家的“诊断把脉 ”功能,开出“ 良方妙药 ”,增强评估实效。
2.2.5 强化结果应用
新一轮审核评估突出以评估结果运用落实“强硬度”“长牙齿”,综合运用评估、督导、 通报、挂钩和问责等举措,切实推进教育管理和教育治理效能提升。一是强化整改落 实。增设审核评估问题清单,特别针对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 采取“台账销号”方式一抓到底。将评估整改工作细化为制定整改方案、中期自查和整 改总结三个阶段,持续跟踪整改进度。实行限期整改,落实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教育 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和关键办学指标进行督 导复查,持续追踪整改进展。二是强化奖惩措施。在完成评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 教学示范案例,经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后发布,做好经验推广、示范引领,帮助 其他高校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对于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 的高校,采取约谈高校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和公开曝光等问 责措施,倒逼高校压实质量建设主体责任、持续提升质量保障能力。三是强化共享共用。 建立院校评估与专业认证结果、其他涉及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评审活动衔接机制。 在新一轮审核评估中,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免于评 估考察,新一轮审核评估结果可以提供给“双一流 ”建设成效评价、学科评估共享使用, 减少多头评估、重复评估、同时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