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英语系应用型人才实施细则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06-15 [来源]: [浏览次数]:

沧州最大的优势是黄骅港,外贸发展后劲十足,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变化以及英语学习者本身的需求在发生变化。这对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是沧州地区最高学府,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一直是我校的传统优势,自建校以来,为全省,尤其是沧州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英语师范人才,为沧州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地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毕业生的要求也突破了教师的范围,越发需要经济、商务、计算机、翻译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更广泛的英语人才,同时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更加突出适应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具有坚实英语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毕业生更受到青睐;另一方面传统英语专业强调封闭式单项教育模式,强调依靠有限的学校教育资源,通过“学———用”分离的教学机制培养学生,导致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应用脱节,专业知识培养和社会专门需求脱节,既影响了学生更快地投身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又妨碍了英语专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无论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还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在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双重作用下,英语专业要采取系统措施,持续、深入推进自身改革转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条件,依靠原有专业特色,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以实现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更积极地推进院校转型,更好地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发展应用型英语教育,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工程,需要以学校的转型定位为基点,内涵强系为方针、社会应用为方向,下大力气进行教学思想、教育观念、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科学研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深度探索和充分论证,集中精力进行转型建设,才能实现转型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以区域产业结构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

沧州是全国的第三大化工城市,在河北省“南厢”举足轻重,是产业链较长的石化、盐化、煤化及精细化工综合生产基地;以煤码头、杂货码头、液体化学品码头为“龙头”,以电力、制造、建材、物流等为支撑的临港产业集群;以弯头管件、线路板、电线电缆、环保设备、汽车模具及零部件、机械制造为特色的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从社会需求看,沧州市在化工机械、电力能源、装备制造、裘皮纺织、食品医药、港口贸易等领域正在形成主导产业和优势行业,需要补充一大批化工、外语、法律、管理、计算机与网络、生物技术、新材料、皮革、资源环境等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显然,当前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有待合理化,真正使得高等教育能够有效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培养经济发展中急需的专业人才,从而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真正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双赢”。

在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发挥着重大价值,语言的经济价值的高低,决定了语言在各种职业及活动中的使用程度和供求关系。而我们英语高校的教育正是对于英语这种跨区域的强势传播语言的一种基础及高层次的普及。因为,语言能为经济发展中带来重大的作用。我们沧州要想发展好我们的区域经济更是要把高校英语教育落实好。我们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培养我们各类英语人才。我校的英语教育要充分的按照市场的运行机制及要求展开。结合沧州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学生们的实际英语层次来制定学校的教育体制及教育目标。无论对于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教育,我们的英语基础应用能力的教育都应贯穿其中。英语的基础课程是开展高校英语教育的根本,重视学生们的口语、听力、精读、泛读等各种英语应用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进行基础课程的培养中还要适当的为学生们设英语类的文化及文史的课程,比较分析我们中西文化间的异同之处。在提高我们学生人文修养的同时避免我们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机械化的反应,不要让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只停留于单纯的词句及语法的学习,要让他们真正理解英语学习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英语文化,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进一步扩大办学的开放性,转变办学观念,注重市场需求创办办学机制,调动各方面力量,在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做出尝试。在办好全日制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岗前、就业的系统培训,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动者。

调整课程的设置,按照市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结合沧州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技能型的翻译和教学人才。在商务专业中,调整增设商务翻译、计算机应用课程、商务写作。在教育专业中,开设翻译班,增加同声传译、非文学翻译等课程。

二、加强校企合作 规范实习环节

我们要让学生们参与实践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加强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创新基地的载体功能、实践功能和辐射功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功能要素,在加强校内实践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发挥校外基地的作用。我们的目标是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展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目前我们已有多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以认知实习、现场教学、顶岗实践、订单式培养等形式将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捆绑起来建设,将使本专业的校外紧密型实践、实习基地进一步增加。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开展产学研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横向科研合作,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为提供各种英语翻译服务及员工英语培训服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提供帮助,同时提高本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双师”素质,充分发挥学院师资,设备、技术优势和校外实训基地的辅射服务功能,开展“订单教育”,主动为企业培训一线技能型英语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教学类实习(主要针对英语教育专业)

l 由学生“自由”实习,变为有引导有“组织”的实习;

l 把平时的课程,特别是教法和我们教师技能的活动和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写教案,简笔画,课件制作,课堂用语,课堂教学游戏,英文歌曲歌谣,书法板书等(事实上,我们现在也在这样做了);

l 具体开展分几个阶段进行,学生分组,并配有指导老师。小组校外活动可以是整个小组,也可以是分散或单独进行。

l 实习调查摸底阶段:(在校内和校外进行)

对刚毕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通过QQ,电话,邮件和面谈等形式做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在学校的实习情况,特别是了解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

l 熟悉教材和大纲阶段:(主要在校内进行)

对要进行实习的学生做摸底调查,按照选定的教材,对整套教材,特别是要进行实习的教材和配套教参进行熟悉研究,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小组内进行分工并在组内做汇报。

l 听课学习阶段:(在校内和校外进行)

到学校去听课,或看一些真实的课堂教学视频,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所了解的情况,特别是获得的收获。

l 试讲评讲阶段:(在校内进行)

对拟讲课内容进行备课,如需要做简单课件,在小组内试讲,大家参评,提出意见和建议。

l 实习上岗阶段:(主要在校外进行)

到学校实习上课,听取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非教学类实现(主要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或英语教育)

l 实习调查摸底阶段:(在校内和校外进行)

对刚毕业生学生和用人单位通过QQ,电话,邮件和面谈等形式做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在公司或不同单位的实习情况,特别是了解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

l 调查了解实习单位需求:(在校内和校外进行)

对要进行实习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可能要实习的公司或单位并进行分类,然后对这些单位的需求进行调查,特别是了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l 知识技能准备阶段:(主要在校内进行)

对第一阶段调查的结果,学生分组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查找整理,有必要老师给予指导或校外专业人士进行短期培训,例如:外贸销售流程,网上商务平台销售等。

l 观察实习阶段:(在校内和校外进行)

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观察你要实习的职位做什么,怎么做,标准流程是什么,对观察到的情况在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l 实际参与上岗阶段:(主要在校外进行)

到实习单位上岗参与单位,听取同事的反馈,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学生能顺利就业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建议多开设一般技能和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必修和选修课程。

l 简历、面试准备技能;

l 公司介绍、公司会议安排,商务礼仪;

l 办公设备简介及计算机使用与维护;

l 网络,电子邮件和及其它工具使用技能;

l (word)文字处理及常用(excel)电子表格运用;

l 照相机使用和摄影技能

l 图片处理技能;

l 摄像机使用、摄像及视频处理技能;

l 音频录制、转换及技术处理技能;

l PPT(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及演示技能;

l 简单gif和flash动画制作技能;

l 一般网站申请、创建及推广技能;

l 公司网站及商务平台介绍及维护技能;

l 综合技能实践(创建设计个人静态网站)。

四、学分制确保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年制是由学校按照学科专业制订教学计划,规定学生的修业年限和修读课程,并把学生是否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作为判断学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学生在每一学年内应该修读的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都必须按照相应的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标准是完全一致的。与学年制不同,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基本特征是用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尺度的计量单位,规定学生毕业的标准是取得足够的学分。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性和学习目标的客观性。

实行学分制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提前毕业,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就业需求、社会需求,来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大学阶段宝贵的时间,充足的资源,良好的环境,多学一点知识,认真完成每一个学习环节,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而不急于提前毕业。学分制可以为更多的学生创造选修第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条件,培养复合型人才。据了解,大部分学生有积极争取辅修专业或第二学位的愿望,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样可以把学生的转换专业变成辅修专业或第二学位上来,把推行学分制与高教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培养模式、学籍管理等紧密地联系起来,逐步增强学分制的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改革评价制度

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对目前的考试系统进行改革。随着地方院校转型、全方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创新的呼声渐高,我校现行考评体系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校现行的考评体系有改革的必要性。全面审视英语专业的发展转型进程和寻求现实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是在改造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的考评体系,实现从考试到考评的跃升,在一定程度上这是英语专业转型的核心问题。当前,我校英语专业的考评体系按必须程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必须参加的考试,如学期末进行的全体学生参考的常规性测评,及标识专业性质的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另一类是学校鼓励,但学生有自主选择权的能力性测评,如BEC、公共外语四级、六级等考试。这两类考试对检测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选拔优秀人才以及对人才的分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校现行考评方式是一张考卷定天下,考试具有很大的淘汰性质,反拨作用呈现出消极的影响:学生为了规避淘汰,游离在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之外而指向“应试”,对付好考试就能够有好成绩,可能导致学生疏离课程设置的目标和教师教学的方向。当前,一张卷子定天下的考试方式,只能单一地完成对语言技能或语言能力的检测,考题中只能体现生硬的既定知识,比如词汇量的掌握、语法结构的熟悉程度等,实际上存在把英语专业内涵缩小到语言上,把对语言的单向掌握程度作为学生素质是否合格的标准、专业岗位实际应用能力是否达标的尺度,产生考试体系与科学设定的课程体系不对接,与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不衔接的问题严重。“考出好成绩”的历史心理积淀,考试成绩与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等“好处”挂钩的考、奖模式,使考试对学生具有很大的促动性和导向性,考试体系的科学性设置会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效能。现行考评体系主要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验而不是对能力的考察。从根本上说,英语专业的考试一定要与专业定位和专业内涵相匹配,从而达到考试与课程、考试与教师、考试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完成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上问题的诊断,了解学生、教师及专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推动英语专业各要素的有机协调和整体质效的提升。

根据以上描述,英语专业考试体系的改革在具体操作上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以社会需要为方向。社会需要是英语专业考试体系改革与学校转型方向一致的保证。我校作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要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的需要是学校转型的方向,也就是考试改革的方向。传统考试体系一直被认为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需要脱钩,培养、选拔出的人才很少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考试体系的改革,需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进行考试体系结构调整、方式选择、内容设置的方向性倾斜,充分突出对知识积累、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测评与考察,发挥考试与社会需要间的窗口作用,使考试成为学生认识社会需求、调整自身方向和“实战演习”的重要体系。

(2) 整体性原则。考试体系与教学思想、教育观念、实践教学、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是一个整体,考评体系的科学构建需要与教育体系相一致,需要其他体系的支持。在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大的建校思想和教育观念下,实践教学、专业设置等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英语专业必须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内容,以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来构建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突出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的具体课程教学设置,实施针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为核心的教学实践。

(3) 多样化和多元化。考试体系的改革必须变革传统的期末试卷“定乾坤”的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全面测评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状况、实践动手能力。首先在考试频率方面,要变期末总结性考试为阶段性考试。当前英语专业的考试集中在学期末进行,这种一次性集中考试,使学生能够靠“考前突击”来取得较好的成绩,不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投机心理,影响了考试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客观评价的作用。针对这一点,要经常性进行阶段考测的考试方式,注意培养学生日常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融入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中,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和素质。其次要创新多种多样的考试方式。把考试由单一的试卷拓展到比如岗位实习、调查报告、专业设计等能力性考核。例如,对英语师范方向的学生采取“学校实习成绩+试卷考试”,对翻译方向的学生采取“口试+成果+试卷考试”,对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采取“商务调查报告+试卷”等等。当前,根据沧州市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现状,急需招商引资的商务性英语人才,可以对英语学生采取“现场模拟测试+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评定+岗位实习考查”的多元化测评方式。这样复合考试方式,把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结合在一起,具有更强的导向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能力的提高和潜能的开发。

六、达到育人质量的稳定、持续提高

坚决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狠抓“三率”—“专接本考试通过率”、“考研率”、“社会就业率”。规定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严格检查教师的教案、教学进度表、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等情况,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考核情况要与教师和系领导的工资和奖励挂钩。

七、多方联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建设翻译研究团队

翻译工作是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翻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对外语及翻译人才,尤其是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多、更迫切。培养大批高层次的翻译专门人才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要求。在我校增设翻译学专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本科翻译专业属于新的学科增长点。另外翻译专业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涵盖了汉语、计算机、法律、经济、科技等多门学科,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在培养翻译师资方面,我们打算采取的是“请进来,走出去” 的基本师资培养模式。“请进来”的基本方式有:(1)直接引进急需教师。这些教师在进入我院工作后,可以立即承担翻译相关课程,发挥重要作用,节约了培养时间。(2)外聘专家、教授以讲座、座谈形式培养现有师资。(3)与出版社合作,以讲座、座谈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科、教材建设动向。“走出去”的基本方式有:(1)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深造。近年来,我系先后派出3名教师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进行深造。(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3)选派教师参加翻译师资培训活动,如翻译师资培训班,在近几年中,力争在论文和著作方面有所突破,争取早日开设翻译专业。

八、创出佳绩扩大声誉

我系一直把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把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手段。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全省和全校各类技能和教学大赛,近两年来,我们已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后会派出我系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积极拓展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增进其对英语教育教学知识的全方位了解。

以本科教学为中心,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独立创新的实践能力。积极组织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认真做好辅导工作,争取获得好成绩,为我市教育经济发展服务,努力扩大英语系在地方和全省,乃至全国的声誉。

英语系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