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外文戏剧进乡村”实践纪实:乡村校园里的成长与蜕变(一)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8-31 [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6日我院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开展的外文戏剧进乡村活动现场指导阶段正式启动以来,11名外国语学院的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河间市10所中小学,开启了为期十余天的戏剧排练指导工作。随着活动的推进,同学们将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凝结成一篇篇心得体会,既记录下乡村孩子们在外文戏剧学习中的点滴成长——从发音生涩到台词流畅,从怯于表现到自信走位,也展现着大学生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与蜕变——从理论运用到技能打磨,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情。这些连续的记录共同构成了外文戏剧进乡村活动的生动注脚,续写着两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温暖篇章。

实践感悟

陈俊康 行别营二中

7月7日,我在行别营二中开启了线下的外文戏剧教学首课。课堂上,我着重检查了同学们对剧本以及线上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深入了解了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并引导大家探讨参与此次外文戏剧活动的动机和对英语学习的感悟。

我发现,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初衷大多是希望通过戏剧表演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和学习能力,当然,也有少数同学纯粹是出于对英语的热爱而加入。围绕剧本内容,我详细讲解了角色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形象塑造,并鼓励同学们分享对剧本的看法。在诵读剧本环节,虽然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完成,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困难,无法完整读出一句话,这将是我在后续教学中着重指导的部分。

此外,同学们普遍存在口音问题,这反映出他们在英语口语方面可能有所欠缺。未来,我将加强语音纠正训练,提升同学们的口语水平。明天我们将对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以及同学们的个人意愿,合理分配角色,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机会登台表演。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此次活动,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学有所得。然而,在回答戏剧细节相关问题时,我注意到同学们对角色的理解较为浅薄,且在表达个人想法时存在较大困难。

值得肯定的是,每一位同学都对此次外文戏剧活动充满了热情和投入度。我期望他们能将这份热情转化为持续学习英语的动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全身反应法,旨在将台词转化为条件反射,使同学们在特定情境下能够迅速、自然地反应和表达,减少忘词或紧张带来的影响。不过,这种方法的实际效果还需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学生水平以及志愿者的教学能力,但我对其抱有期望。

总体而言,这节课的收获颇丰。首先,我与同学们建立了初步的联系,对他们有了基本的了解。其次,我掌握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参与外文戏剧的想法以及线上学习的情况。接下来,我将针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王一然 米各庄四小

今天是我参与“外文戏剧进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天,我所实践的学校是河间市米各庄第四中心小学,今天是我和孩子们的第一次见面,她们脸上所表现出的新鲜与期待给我的教学增添了很大动力。

首先,我们结合剧本《音乐之声Do Re Mi》,以英文单词“music”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联想相关单词,锻炼了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同时也拓展了词汇量。在此之后,我们通过做练习题,对孩子们的阅读水平进行了初步测试,以便我们对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有初步了解。在此之后,我们通过简单英语对话的方式对孩子们的口语水平有了认知,最后的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们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剧本围读。由于我们所排练的剧目演绎方式具有特殊性,大部分台词需要通过歌唱的方式演绎出来,所以我们今天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带领孩子们学习了剧目中的主要歌曲部分以及旋律让孩子们对旋律提前熟悉方便后续教学。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例如基础不扎实,很多单词已经学习过但依旧不认识,不会读,不理解;其次,孩子们存在“哑巴英语”这一情况,即使心中有想法但依旧不会表达,羞于开口,甚至存在某些同学连中文的自我介绍都不愿开口情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在进行戏剧排练的同时帮助孩子们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并且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对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刘泽宇 河间市第一中学

今天下午在河间市第一中学的外文戏剧进乡村活动见面会,对我这个英语专业师范生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体验,让我有不少真切的感受。

见面会上,我和另一位南开的志愿者同学先做了自我介绍。站在同学们面前时,我特意结合自己的英语专业背景,用简单明了的英语和中文交替介绍,既展示了专业能力,又考虑到同学们的接受程度。介绍完后,同学们也一个个站起来介绍自己,从他们的话语里能感受到对这次活动的期待,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更有信心了。作为英语专业师范生,这样的互动是把课堂上学的沟通技巧用到实际中的好机会,也让我意识到,和学生打交道不能只靠书本上的知识,还得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方式。

随后,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商量了接下来几天的具体安排。我们计划每天下午进行剧本学习和台词练习,安排角色排练和简单的舞台动作设计。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倾听大家的意见,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调整计划,这让我体会到,组织活动不仅要做好规划,还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锻炼。

自我介绍后进行的剧本朗读环节,同学们的积极性超出了我的预期。一开始还有些同学比较拘谨,只是小声跟着读,但在我和南开同学的鼓励下,大家逐渐放开了。有的同学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还会主动模仿剧中人物的语气,让整个朗读过程充满乐趣。作为英语专业师范生,看到大家对英语剧本这么感兴趣,我觉得很欣慰,也更加明白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关注每个同学的状态,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这磨练了我的观察力和耐心。

总的来说,今天下午的见面会虽然时间不长,但让我收获很多。它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也让我在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耐心等方面得到了锻炼。作为一名未来的英语老师,这样的实践经历非常宝贵,我会把今天的收获运用到接下来的活动中,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

张欣瑜 米各庄一中

今天,我和搭档雪晴与米各庄一中的各位同学们进行了初次的剧本围读工作。课前让大家依次上前自我介绍,并且开战了单词联想,单词接龙游戏,带动同学们的参与感。之后,我们分成两部分,同各自负责的同学们进行更深入的剧本围读和角色演绎。

仅仅一节课,我明白了教授知识是一门细致入微的学问。就拿进行剧本围读工作来说,大到连贯性,词句的准确程度,小到很细微的音调变换,都会大大的影响整个剧本演绎的质量。我才发现这里面有很多需要留意的地方。单说读台词,一段戏中要是有人读错了词,或者中途停顿,就会影响到后面的同学,让整个剧情的连贯性大打折扣。而音调的把握也很关键,之前我并未过多关注,今天听同学们朗读才发现,同样的一句话,音调不同,传递出的情绪和效果差异很大。有个同学读一句抱怨的台词时,语气平淡,听起来毫无感染力,就像在说与自己无关的事。后来经过引导,让他调整了语气,那份不满的情绪立刻就体现出来了。

一节课下来,虽然有些累,但也让我明白,教学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多看似细微的地方,都会对最终的效果产生不小的影响。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磨合,需要我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发问。

针对以上问题,在明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选取剧本中具有典型性的台词进行示范教学,深入解析音调变化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随后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模仿与练习,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技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