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外院学子"三下乡"行记:以青春之力,赴家乡之约(四)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8-31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2025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服务基层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暑假期间,外国语学院积极组织学生投身这场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实践浪潮。从政务实习的民情调研到企业实践的专业淬炼,从家乡发展的深度观察到文化宣传的创意表达,从乡村振兴的点滴助力到基层治理的贴心服务,同学们带着语言专业的独特视角,在田野乡间、社区楼宇、政企一线书写着青春答卷。让我们聚焦他们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外院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用行动诠释担当的生动故事,见证他们在“三下乡返家乡”的双向奔赴中,如何让青春在服务家乡发展的实践里绽放光彩。

曹白梓冰24级英语四班

这次给小朋友讲课的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成长,也对“教育”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备课:从“想当然”到“换位思考”

最初备课总想着把知识讲得“全面”,却忽略了小朋友的认知特点。比如讲自然科学时,原本准备了很多专业术语,试讲时发现他们眼神迷茫。后来换成用动画片段引入,结合生活中的小例子——比如用“树叶为什么会掉”联系到“小朋友冬天要穿厚衣服”,他们才慢慢睁大好奇的眼睛。这让我明白,给孩子讲课,“懂他们”比“讲得多”更重要。

课堂:被童真治愈的瞬间

小朋友的世界充满惊喜。有个孩子在讲完“昆虫”后,认真地把自己画的蚂蚁贴在我手背上,说“老师你要记得它有六条腿呀”;还有一次提问“云为什么会动”,得到的答案是“因为风在和它玩追逐游戏”。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让我学会用更纯粹的视角看世界,也感受到被信任的快乐——他们会把最天真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成长:不止是“教”,更是“学”

原本以为是我在“教”他们知识,最后发现自己学到的更多。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甚至是偶尔的调皮,都在提醒我:教育不只是传递信息,更是点燃兴趣。当看到他们因为一个小知识点欢呼,或者主动举手分享自己的发现时,我真切体会到“被需要”的成就感,也更懂得耐心和倾听的意义。

这次实践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明白:能陪伴一群小脑袋瓜探索世界,是多么幸运的事。未来再想起这段经历,耳边大概还会回荡着他们清脆的笑声和那句甜甜的“老师再见”。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