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7月6日我院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开展的外文戏剧进乡村活动现场指导阶段正式启动以来,11名外国语学院的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河间市10所中小学,开启了为期十余天的戏剧排练指导工作。随着活动的推进,同学们将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凝结成一篇篇心得体会,既记录下乡村孩子们在外文戏剧学习中的点滴成长——从发音生涩到台词流畅,从怯于表现到自信走位,也展现着大学生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与蜕变——从理论运用到技能打磨,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情。这些连续的记录共同构成了外文戏剧进乡村活动的生动注脚,续写着两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温暖篇章。
实践感悟
张金霞 河间十四中
今天带着同学们来到真正的剧场排练《哈姆雷特》,和平时在教室里练习完全不同。早上八点在教室进行最后的指导后,下午大家就拖着大包小包赶到剧场,一进门就被这个专业舞台震住了——原来我们要在这么大的场地上表演啊!
最先出问题的是走位。在教室排练时觉得刚刚好的位置,到了大舞台上显得特别空旷。我们不得不重新调整每个场景的站位,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才确定最佳位置。
话筒调试更是让人头疼。试音时刺耳的啸叫声好几次打断排练。十四中的李老师特别耐心帮我们沟通解决耳麦问题。最让我感动的是所有同学的配合。场务组的几个同学一直默默地在后台搬道具。还有剪辑技术非常好的同学剪了超级棒的花絮。
高佳琪 八里庄小学
今天是7月9号,每天早上都有不同的老师亲自开车来接我们,八里庄小学的领导实在是太细心了。今日的重点是孩子们的角色划分与队形排练,我们同步组织大家配合伴奏进行演唱练习。为了兼顾公平与参与感,我们让每位同学都参与演唱展示,在此基础上完成角色筛选,同时确保所有孩子都能站上舞台。
其中比较困难的部分是排练队形,比如有些孩子会忘记自己在哪句歌词变换位置,还有动作的排练。不过对于小学生来说,今天的整体排练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能把歌词记个大概。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唱下来,并且到了中午的时候已经能跟着音乐完整的走一遍队形。孩子们都很认真,相信带着这份认真与热情,经过后续的磨合,最终一定能呈现出最精彩的舞台效果。
李欣然 河间诗经中学
7月9日,这是我在诗经高级中学教学的第二天,这一天的教学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也促使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延续了以往排练与纠音同步推进的模式。这种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显著,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们在台词的情感把握上存在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舞台表演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让学生反复观看《花木兰》的戏剧表演,并引导他们模仿其中的台词语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逐渐能够更好地理解台词所蕴含的情感,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
在教学难度方面,语音语调和单词的细节发音是教学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部分。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耐心,而不同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流利地念台词则相对容易教授,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
学生们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对学习内容充满了热情。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教学工作的决心。同时,我的教学伙伴们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她们专业的教学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回顾这堂课,我认为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学目标也基本达成。然而,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在课堂管理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课堂秩序的稳定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我也会加强与教学伙伴们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一定能够在语言学习和舞台表演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