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外院学子“三下乡”行记:以青春之力,赴家乡之约(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8-31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2025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服务基层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暑假期间,外国语学院积极组织学生投身这场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实践浪潮。从政务实习的民情调研到企业实践的专业淬炼,从家乡发展的深度观察到文化宣传的创意表达,从乡村振兴的点滴助力到基层治理的贴心服务,同学们带着语言专业的独特视角,在田野乡间、社区楼宇、政企一线书写着青春答卷。让我们聚焦他们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外院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用行动诠释担当的生动故事,见证他们在“三下乡返家乡”的双向奔赴中,如何让青春在服务家乡发展的实践里绽放光彩。

杨佳璐 24级商务英语一班

我在镇政府办公室担任志愿办公人员,这也是我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将团组织关系转入本镇的人员拉进统一微信群,以便及时传达各类通知。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需要细致与耐心——要逐一核对转入人员的姓名、学号、转入时间等信息,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遇到电话联系不上的情况,还要通过社区网格员协助转达,有时为了联系上一个人,可能要打三四通电话、换几种沟通方式。

这段实践让我接触到了许多课堂外的知识。比如,我第一次了解到团组织关系转接的完整流程,了解到学生、毕业生、社会人士等不同身份转接时的注意细节;也明白了基层工作的琐碎与重要,一个小小的微信群,其实是连接团组织与青年的重要纽带,及时传达的通知可能关系到他们的团员评议、活动参与等。

更明显的收获是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初打电话时,我常常因紧张而语无伦次,不知道如何清晰说明来意;但随着沟通次数增多,我逐渐学会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自己、说明目的,还能根据对方的语气调整沟通方式——对长辈用更礼貌的称呼,对同龄人则用更轻松的语气。这种在实践中锻炼出的沟通技巧,远比书本上的理论更鲜活、更实用。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处处考验着责任心与执行力。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学会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这对我未来无论是走向职场还是参与社会服务,都是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