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外院学子“三下乡”行记:以青春之力,赴家乡之约(五)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8-31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2025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服务基层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暑假期间,外国语学院积极组织学生投身这场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实践浪潮。从政务实习的民情调研到企业实践的专业淬炼,从家乡发展的深度观察到文化宣传的创意表达,从乡村振兴的点滴助力到基层治理的贴心服务,同学们带着语言专业的独特视角,在田野乡间、社区楼宇、政企一线书写着青春答卷。让我们聚焦他们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外院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用行动诠释担当的生动故事,见证他们在“三下乡返家乡”的双向奔赴中,如何让青春在服务家乡发展的实践里绽放光彩。

周义鹰24级英语一班

这个暑假我报名了东光县“桑梓计划”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我有幸在东光县图书馆进行社会实践,主要负责图书整理、读者咨询、活动协助等工作。这段经历让我对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收获了宝贵的成长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默默付出。无论是为留守儿童推荐绘本,还是帮助老人查阅资料,工作人员的热情和耐心让我感受到: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温暖人心的公共空间。许多读者因图书馆而受益,这让我体会到“服务社会”的真实价值。我们对书架上的图书进行分类、整理,以便读者进行寻找,并完成读者咨询的工作;录入数据时,我们要认真细心,一个小错误可能会影响后续借阅流程。这些工作教会我“小事亦需专注”,责任感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件琐碎任务中。

本次实践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面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读者,我学会了用更清晰、有温度的方式表达,同时需要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大学生实践人员配合完成任务,这让我学会耐心倾听、更高效地进行团队合作。我也接触到大量本地文献、地方特色书籍,能更深入了解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弥补课本外的知识盲区。通过参与图书馆的讲座、地方文献整理,我对本土文化有了更深了解,也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参与县图书馆社会实践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的不足,也映出了成长的轨迹。它教会我“平凡岗位亦有光”,而这份光,来自每一个踏实付出的瞬间。感谢这段经历,让我带着更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感走向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