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追求,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为贯彻落实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要求,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9月22日下午,我院进行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指标体系解读。院长王娜解读领学,党总支书记陈蕊及我院全体教师参加。
我院共有863名学生,其中师范类学生共有762名,占比88.3%,由此可见,师范生的培养重中之重,要不断加强师范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王院长指出,要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王院长从理念认同、共识达成、对标找差三个方面进行要求,并解读介绍认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强调要做到:全员学习、深刻领悟、精准对标、严格践行、持续改进。基于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我们要对照师范认证标准,从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协同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做出进一步改进。
(一)构建面向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突出应用为本。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强化师范生的应用能力。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南,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岗位———任务———能力———课程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立足岗位的核心知识及从教的能力。
(二)构建面向产出导向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管理模式。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与指导,定期召开实习生沙龙,交流实习心得体会,举行实习成果汇报,总结实习的经验与不足,辐射实习效果。
(三)构建面向持续改进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持续改进,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培训、培养、研究和服务的机会。我们要定期收集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反馈意见,持续追踪已毕业的校友的岗位表现情况,考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及时发现问题,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同时,定期举行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强化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尝试实行和地方中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四)构建面向教师教育实践的专业师资队伍。我们的老师要在综合化背景下不断更新知识,在岗位的教育实践磨炼和在职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自己的终身学习来持续发展、反复提升。我们老师只有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到教学设计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促进个人发展。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出台,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振兴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得力之举。认证时代的到来,为我们这样的地方本科院校开辟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径。对我们的发展是“福”而不是“祸”,我们要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卓有成效的实习实训环节、深入推进“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建设面向实践的专业教师队伍,以评促改、促建,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此次师范类专业认证学习,我院教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师范类专业认证指标体系等内容,对进一步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